經過一些事情領教後,我必須要把這些真實的感想給寫出來
常常都會聽到公婆與娶進門的媳婦說「我會把妳當女兒看待」
如果婚後還是真的相信這句話,那可能是遇到非常開明的公婆
也可能是彼此距離遙遠的朦朧美
但台灣社會,往往帶著「傳統」觀念
兒女,永遠是兒女
很難把這樣的觀念像歐美國家一樣,「成年」請自行負責
我們都以為生養兒女就有掌控他們人生的權利
不!如果這麼認為,那你就錯了
因為有一天你可能會早先離開這個世界
「界線」與「尊重」是習慣的養成
每個人生來都有自主的權利,你只能給兒女一個方向,告訴他怎麼走
可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誰的人生負責
所以父母只能有提醒的作用,而非控制
我們都說,結婚了就該為自己負責
兩個家庭是來自於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
因為欣賞而在一起,雖然都帶有原生家庭的根
但孩子總是獨立個體,會因為社會化而有不同的改變,有自我的想法
婚姻問題怎麼產生的?
除了生活中的摩擦以外,許多問題是父母過度介入
只要越過界線與尊重,你以為的「幫忙」
通常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大
原本要處理的人只有彼此,卻因為父母的過度介入而變成處理三個人的問題
再者,一開始我提到媳婦永遠不會是女兒
你可以把這個說詞變成一種概念,他是一種相處的基礎
通常做兒子的不會體會到這個詞的問題點在哪裡
大家總覺得,把媳婦當女兒應該很幸福?
但在我看來,當女兒可能就是越過界線
你可以疼媳婦/女婿,可是你不見得可以管教媳婦/女婿
你可以疼兒子/女兒,但你可以管教兒子/女兒
每次我們導覽的時候,我總是聽到我們督導問所有來參訪的人說
你知道這世界上有哪兩種人不可以罵嗎?
一開始大家都一頭霧水
但當說出「媳婦」、「女婿」的時候,每個人都點頭如搗蒜,還笑著說「對!」
雖然這個問題是在比喻志工管理
但其實他有很深的含意
為什麼?
因為女婿/媳婦並沒有與對方父母從小相處到大,甚至不是對方父母養育
你不會真正明白他/她真正的想法,也不會明白他/她真正需要或缺乏的是甚麼
只有自己的兒女最清楚父母,甚至一些眉眉角角,最深層的個性問題、自己家庭的潛規則
就連夫妻本身都不一定真的了解對方,何況是比較少相處的父母?
所以何來說詞說你可以把他/她當作是女兒或兒子看待?
兒女可以跟自己的父母任性,可以直話直說,是因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
但媳婦/女婿敢嗎?總是會有基本的尊重吧!?
如果媳婦/女婿也做出同樣行為的時候,請問公婆或岳父母會怎麼看待這個人?
總是自己教出來的最親吧!?
為什麼我會說這是一種相處最基礎的尊重與界限?
我覺得這倒是只能是一種「表面」的互動關係
難怪,現今離婚率高有某部分不是因為父母嗎?